市民政局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民政局 > 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信息索引號 014040572/2017-00020 生成日期 2017-02-27 公開日期 2017-02-28
      文件編號 澄民字〔2017〕4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發布機構 江陰市民政局
      公開形式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有效期 長期 公開程序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體裁 其他
      主題(一級) 民政、扶貧、救災 主題(二級) 減災救濟 關鍵詞 社會保障,救濟,事務
      效力狀況 有效 文件下載
      內容概述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2017年全市民政工作要點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全市民政工作要認真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和省、無錫市民政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堅持抓改革、打基礎、創新業的工作思路,加快構建現代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業,加速提升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夯實民生保障基礎,不斷優化民政公共服務功能,強化民政隊伍素質,奮力開辟現代民政建設新局面。

      一、救災和社會救助

      穩步提高低保標準。落實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月人均840元。

      有效推進精準救助。健全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制度,完善社會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制度,確保特殊困難人員都能得到及時有效救助,“救急難”水平進一步提升。認真貫徹落實《江陰市特困家庭深度救助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澄委辦〔201668號)文件精神,大力推進社會救助信息比對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相關部門數據信息互通共享,市、鎮(街)、村(社區)三級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的網上數據傳輸、信息交換核對和反饋,努力提升救助對象精準度。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制度,加強對城鄉低保對象的差別化保障。

      增強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面推進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作,提高住房自然災害抵抗力,切實改善其居住環境。適時增添和更新救災物資裝備,不斷提升應對災害能力。加強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積極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提升全社會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知識普及力度,年內創成1個以上示范社區,實現每個鎮(街)均有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的目標。加大“慈福”民生系列保險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城鄉戶籍居民住房財產保險、低保對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制度,推進配套保險實施工作,努力提升保險救助服務水平。

      二、養老服務

      強化和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基礎功能。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化運營改革任務力爭完成20%。推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綜合責任險,啟動規劃適老住區,新建2個街道或鎮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家區域性老年助餐中心,城鄉標準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完成率分別達45%20%全面建成江陰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探索創建“老年生活體驗館”、“老年茶吧”、“鄰里互助養老”等項目,1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援助服務。

      推進養老機構建設及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重大養老項目建設,推進江陰兆豐頤養養老和顧山養護院等重大養老項目建設。進一步抓好養老機構安全工作,建立有效可靠的維護管理系統。養老機構按《江蘇省養老條例》和民政部《養老機構許可辦法》,規范經營。全年新增養老床位3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42張。新建5個智慧養老機構(含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農村公辦敬老院民營化率達到50%,養老服務業“四化”(品牌化、連鎖化、融合化、智能化)建設有新成果。繼續實施養老護理員免費培訓工程。完善評估制度,開展好第三方評估工作。對享受政府財政補貼的養老項目逐步拓展評估的范圍和比例。推進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和入住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增強預防風險能力。推進“安康關愛行動”,繼續實施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加強五保供養人員管理,完善各類檔案。

      深化醫養融合。支持醫、養、康、護、臨終關懷五位一體的醫療機構建設。新增醫保定點護理型機構1個,鼓勵全市有條件的醫院特別是民辦醫院延伸發展養老服務,實現醫養康護一體化。對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由當地社區衛生服務站主管,提升運行、管理水平。加強護理院建設,對符合條件的護理院、醫務室納入醫保結算。全面落實護理型床位補貼政策,提高護理型床位在養老床位中的比例。

      加強和改善老齡工作。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工作,完善老齡宣傳報道機制,實現老齡宣傳工作規范化。利用社區信息平臺和智慧養老平臺,加強老齡信息采集和統計工作。組織好當年的敬老月和敬老日活動,加強老年教育,完善基層老年教育陣地建設。完善老年優待政策,加強老年優待。繼續開展江陰市“敬老文明號”創建及申報無錫市級以上“敬老文明號”創建工作,營造敬老、養老、助老、愛老氛圍,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養老服務。加強和規范基層老年協會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文體活動,加強老年人精神關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三、慈善和福彩事業

      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積極推動慈善周、慈善日等多種形式的慈善宣傳活動,營造全民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調整優化市慈善總會組織架構,切實加強鎮、街道分會規范管理,不斷擴大村、社區慈善工作站覆蓋范圍,健全完善全市三級慈善組織網絡。支持富有公信力的慈善品牌,穩步推進冠名基金、項目捐贈等慈善捐助方式發展,從慈善捐贈數額占當地GDP百分比、人均捐贈金額等多個方面客觀評價慈善資金募集成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慈善項目為抓手,培育和支持民間公益慈善機構發展,發揮公益慈善組織動員慈善資源的主體作用,引導公益慈善組織公平、有序競爭。強化與特困家庭深度救助工作的配套銜接,引導慈善機構、義工廣泛參與社會救助,切實發揮慈善事業在社會保障中的補充作用。

      推動志愿服務發展。組織“國際志愿者日”主題宣傳活動,開展全市義工服務優秀人員、案例、項目征集活動。深化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加大志愿服務組織培育發展力度。

      加強福彩發行銷售和管理。完善中心規章制度,深化陽光福彩建設,規范發行費使用管理。探索多渠道公益宣傳活動,不斷提升福彩社會形象和公信力。加強彩票銷售終端建設,改造基本設施,優化對外形象,提升服務質量。統籌推進各票種銷售,重點投入運行中福在線第四廳,拓展銷售渠道,豐富營銷手段,擴大彩民隊伍,提高彩票銷量。加強福彩隊伍建設,開展高效、實用、操作性強的專業銷售培訓,提升福彩隊伍銷售能力和整體服務水平。完成年度福彩銷售任務4.8億元。

      四、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

      深化城鄉社區治理創新。深化“政社互動”、“三社聯動”、社區協商民主工作,創新服務方式,切實減輕城鄉社區工作負擔,全面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創建各類村、社區示范典型,指導徐霞客鎮開展村民小組(自然村)自治試點,山泉村創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城市、農村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分別達到97%96%。督促檢查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修訂、完善工作,全面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居民自治率不低于99.6%、98.7%。加快推進相關鎮(街道)的空殼村撤并工作,確保年內撤村建居工作有突破。穩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借助“智慧江陰”大數據,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愿互助服務信息的共享互通;完善手機APP安置率100%;對選擇自主就業的,按規定標準和要求將各類經費足額發放到位,安置率100%。進一步做好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向教育培訓轉型升級工作,確保培訓政策知曉率達100%,培訓合格后就業率達95%以上。

      創新發展雙擁工作。繼續抓好“雙擁在基層”活動開展和社會化擁軍工作,推動社區、社會組織、企業開展擁軍志愿服務,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對軍人撫恤優待事業提供捐助,強化全民擁軍意識。抓好雙擁品牌建設,相關工作。第二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加強地名標志設置,特別是做好道路、街巷等路牌的設置和檢查維護工作。

      開展平安邊界創建。邊界毗鄰雙方鎮街、村居簽定平安邊界創建協議書,100%<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6.0pt; mso-ascii-font-family: "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mso-bidi-font-weight:="" bold;"="">。加強行政區域界線政策法規宣傳,進一步健全完善界線界樁管理網絡,加強邊界地區特別是界線界樁文化建設。做好界線聯檢工作,完善平安邊界創建機制和邊界矛盾糾紛應急調處機制。開展錫泰線界線聯檢和縣際界線調研,深化平安邊界創建。

      深化殯葬改革。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推進節地生態安葬,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做好清明節群眾祭掃安全保障工作。推進花山公墓殯葬服務用房和花山殯儀館殯儀服務中心建設,力爭年內完工。推進殯儀館大氣污染物排放凈化系統升級改造。逐步理順鎮、街道殯葬設施管理體制。

      加強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和流浪救助管理。扎實開展困境未成年人及農村留守兒童“全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健全“家庭、政府、社會”三位一體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確保關愛保護工作有效落實。扎實做好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護送、安置等工作,持續開展好“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等專項救助活動。

      做好婚姻、收養登記工作。加強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開展微笑服務、現場預約和網上預約等便民服務,平穩遷移婚姻登記處辦公場所,合理布局設置相關功能,確?;橐龅怯浟鞒添槙?、功能完善。繼續落實兒童收養第三方評估制度,進一步規范收養登記行為。

      八、綜合能力建設

      加強隊伍建設。積極參加領導干部“四個提升”輪訓、江陰大學堂等相關教育培訓,著力提升民政干部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加強民政系統各條線從業人員業務培訓,進一步增強專業化服務能力,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從嚴管理隊伍,全面落實各項制度,嚴格責任追究,竭盡全力把民政系統黨員干部和職工群眾的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干事創業上來。

      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智慧民政建設,繼續推進“智慧養老”和“智慧社區”等信息平臺建設,促進各類民政信息資源整合,實現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應用深度融合。

      加強督查和新聞宣傳工作。完善民政工作督查機制,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確保年度各項目標任務有序推進、按時完成。加強民政新聞宣傳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利用民政網站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加強輿情引導,推進民政輿情監測信息共享、輿情應對上下聯動。

      加強統計分析和財務管理。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建立民政統計臺帳數據核對工作,完善民政統計臺帳。做好滾動支出規劃、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等財務管理基礎工作,重點抓好預算資金執行進度、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工作,切實提高民政資金使用績效。

      加強黨建和作風建設。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部署,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切實加強民政局機關、直屬單位和主管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嚴格落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維護好民主集中制等黨的組織制度。健全管黨治黨長效機制,堅持用制度管人管錢管權管事。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切實加大監督力度。著力加強直屬事業單位管理,強化黨的領導,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大監督問責力度,促進直屬單位規范發展。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十項規定”,保持清正廉潔。進一步改進作風,加強民政窗口行風建設,依法做好信訪工作,鞏固民政為民、民政愛民良好形象。

       

       

      江陰市民政局

      2017227

      • 收藏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