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政辦發〔2020〕49號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的實施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各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關于組織開展“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的實施意見》和無錫市《關于開展“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快推進“四化同步”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立足我市現實基礎和發展全局,現就開展“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無錫和我市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開展“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推動村企優勢互補、聯合發展,形成多主體參與、多業態打造、多要素集聚、多種功能價值共同實現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深度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動新時代江陰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陰、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城鄉共贏、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積極探索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的有效路徑,聚集資源要素打造美麗鄉村。樹立系統化和整體化思維,加強對村企聯建的統籌謀劃,充分尊重鄉村發展自身規律和農民意愿,找準村企共同利益和發展需求的結合點,多形式、多模式、可持續推進村企聯建共贏。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用好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既注重發揮政府在規劃制定、政策支持、環境營造等方面的作用,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經營環境和政策環境,引導好、服務好、保護好企業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尊重企業主體地位,更好推動人才、科技、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良性循環,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理念,以空間規劃和城鄉規劃為統領,統籌考慮城鄉產業發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合理選擇符合鄉村地理條件、發展定位和發展趨勢的聯建方式,結合企業規模、行業屬性和優勢特長等,做到發展有遵循、建設有規劃,因村制宜、因企施策,推動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村企聯建發展模式。
——堅持互惠合作、互利共贏。尊重村企意愿和發展需求,堅持自愿原則和雙向選擇,把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優勢和鄉村的資產、資源優勢精準結合起來,構建形成鄉村有需求、資本有動力、多方互利共贏的聯建格局,健全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既讓工商資本下鄉“有利可圖”,又保障村級集體和農民群眾實實在在得益受惠。
——堅持政策底線、規范有序。處理好引導與規范、放活與監管的關系,既維護企業合法投資權益,又建好企業下鄉“防火墻”,堅守村集體經濟所有制性質不改變、生態和耕地保護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政策底線。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推行節約集約用地。設立企業投資負面清單,不得侵犯農民利益,不得侵害農村集體產權,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防止出現與民爭利、破壞生態、影響農業生產等現象。
(三)目標任務
廣泛動員有一定經濟實力、合作意愿、鄉村情懷的企業、商會、協會等社會力量與資源條件、發展需求相匹配的村特別是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聯建發展,推動企業轉型需求與鄉村發展需求有機結合,促進推動村企共同合作、共同發展、共同受益,建立起村企聯業聯責聯心的長效發展機制,全面激發村企發展活力,努力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有突破,三年大見效”,有力推動鄉村振興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20年底,村企聯建格局基本形成,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構建;到2021年底,政府有力引導、企業有效參與、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聯建體系基本形成,村企聯建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22年底,村企聯建發展不斷深化拓展,聯建項目累計不少于200個,村均集體收入到1400萬元以上,工商及社會資本助力全市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的支撐作用得到充分展現。
二、聯建內容
鼓勵引導企業、商會、協會等社會力量與村集體全方位合作聯手,重點從黨建聯盟、發展聯動、項目聯推、人才聯育、載體聯創5個方面入手,確保我市村企聯建工作落地見效。
(一)構建黨建聯盟
1﹒組織共建強基。嚴密組織體系,創新組織設置方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建在產業集群上、建在項目工地上,做到村企聯建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延伸到哪里,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
2﹒隊伍共抓提能。創新培育方式,雙向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聯建單位掛職學習,打通培訓渠道,形成黨員教育管理合力,不斷提升黨員隊伍素質能力。
3﹒活動共辦提效。聯合開展黨組織活動、設立黨員示范崗、組建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企業黨員深入鄉村、服務群眾。
4﹒品牌共創提優。通過黨建設施共享、文化隊伍共建,推動先進企業文化與優秀鄉村文化滲透融合、精神文明建設與鄉風文明建設同步提升,共創村企黨建品牌。
5﹒發展共謀提質。企業黨組織依托技術管理優勢,幫助聯建村理清發展思路,村黨組織依托資源優勢,助力企業開拓發展領域和資源配置空間。
(二)突出發展聯動
1﹒統籌協調發展。注重規劃引領,實行鎮(街道)級統籌,結合鎮、村、企各方優勢,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推動企業根據發展戰略“上山下鄉”,與鎮村聯合抱團發展或與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發展。注重發揮企業自身資本和管理優勢,為鄉村發展提供區域性、系統性方案,完善產業功能空間布局,形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宜業宜居宜游、生態環境優美、承載鄉愁鄉情的美麗鄉村。
2﹒規模集約發展。深入推進“百企建百園”工程,優化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商資本引進力度,支持企業落戶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糧食主產區或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a基地、集約化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形成一批規模集中連片、產業鏈條完整、競爭優勢明顯的鄉村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江陰地域特征、文化底蘊、競爭力強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和農業園區品牌,提升農業園區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3﹒創新驅動發展。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推進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現代農業眾創空間建設。建立村企科技對接幫扶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牽頭實施技術創新項目。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建設,引導和鼓勵企業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聯建項目中的應用,參與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載體建設,提升農業生產、鄉村治理和農村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鼓勵科技類、服務類企業建立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輻射和帶動鄉村發展市場信息、農技推廣、農資供應、統防統治、深松整地等生產性服務業。
4﹒產銷銜接發展。村企共同做好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倉儲等環節的協同管理,發展農超、農社、產地直銷、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建立起穩定的產銷關系。支持企業參與改造傳統小商業、小門店、小集市等商業網點,完善農村物流節點體系建設,提高冷鏈物流服務效率與質量。鼓勵各大批發市場、超市等為聯建村特色優質農產品開辟銷售專區,提高市場占有率。鼓勵電商企業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優勢和物流倉儲優勢,將線上線下資源下沉到村,把農產品轉變為適合網絡銷售的農商品,開展實施線上營銷分銷、代運營、網絡營銷宣傳等電商服務。發揮外貿企業的營銷優勢,帶動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
5﹒生態綠色發展。鼓勵村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挖掘鄉村生態資源經濟價值,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鼓勵鄉村創新生態資源運營模式,探索建立生態資源交易市場,通過“零存整取”形式將分散的生態資源集中收儲,“打包”優化為優質“資產包”后委托有專業經驗的聯建企業具體運營。鼓勵村企在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或者生態功能缺失地區,以推進生態修復為抓手,共同開展生態系統治理和后續產業建設,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等綜合效益。鼓勵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下游與上游村企共聯共建,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引導企業參與鄉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建設,投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三)注重項目聯推
1﹒發展特色產業項目。根據每個村的資源稟賦,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做強“一村一品”產業格局,提升鄉村產業項目發展層次。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更多環境友好優質項目向農村轉移。鼓勵村企立足華西大米、申港“三鮮”、璜土葡萄、金顧山水蜜桃等品牌,運用企業現代經營理念,加強村企資源整合,共同建設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2﹒打造鄉村社區綜合體項目。支持有實力、有意愿的企業依法依規、統籌利用鄉村山、水、田、林、湖、草等全域空間資源和歷史文化、民間工藝、傳統民俗等地域文化資源,聯合打造新型社區綜合體項目,發展現代農業、特色養殖、鄉土特色手工業、休閑觀光、農創文旅、生產生活服務等多種產業業態。
3﹒培育文旅產業項目。鼓勵和支持以企業文化和鄉土文化為媒,促進企業和鄉村的情感交融和文化認同,用足用好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自然資源和產業優勢,弘揚優秀鄉土文化和農耕文明,促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園區基地,形成一批精品線路,打造一批產業項目。
4﹒引導“飛地經濟”項目。引導鎮村統籌利用政府扶持資金、村自籌發展資金和存量建設用地指標等資源,引導企業利用自身資本和管理優勢,突破地理限制,依托開發園區共同發展“飛地經濟”。引導鎮、村、企、園區等各合作方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優勢互補、園區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物業飛地”收益分配適當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傾斜。
5﹒共建鄉村公共服務項目。鼓勵企業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美麗鄉村建設、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特色田園鄉村等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將公路、文化、教育、醫療等公益社會事業建設與產業、園區、鄉村旅游等經營性項目整體打包,實施一體化開發、市場化運作,讓企業投資有預期、有回報、能持續。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支持企業積極承接政府購買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助力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指導各級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在推進高鐵、公路建設中,盡可能考慮周邊鄉村協同發展。
(四)強化人才聯育
1﹒加強村企人才交流。鼓勵企業選拔優秀管理、技術和營銷等人才參與村級經濟發展和聯建項目實施,將企業優秀人才“引進來、沉下去、留得住”,把先進的管理理念、科技水平和市場資源等帶給村里。鼓勵村里選派村干部進入企業,學習技術、開闊視野,提升村干部和現代農民素質。鼓勵聯建村聘請企業負責人為本村經濟發展顧問,或引入職業經理人負責集體資產運營管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2﹒加強專業人才引進。持續推動鄉土人才“三帶兩助”行動,支持高層次人才關注支持農村發展,到農業農村施展才華、創新創業。注重發揮科技鎮長團橋梁紐帶作用。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鼓勵本土企業家為家鄉招才引智,回鄉投資興業,投身家鄉建設。積極引導農業科技人員、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農二代”、退役軍人、規劃師、建筑師、教師、醫生等新鄉賢群體下鄉服務鍛煉,返鄉創業。
3﹒加強本土人才發掘。創新鄉村人才評價機制,鼓勵村企共同發掘鄉村本土優秀人才,將鄉村優秀人才“挖出來、培養好、用得上”,為能夠同時帶動村企發展的本土人才提供創新創業支持,著力培育產業領軍人才、鄉土人才、“新農菁英”等各類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帶動更多農民學技術、闖市場、創品牌。
4﹒加強創業就業服務。探索建設集創業孵化、政策咨詢、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于一體的新型農民創業孵化載體。梳理村企聯建項目配套需求清單,引導農民根據清單需求在相關領域進行創業,為村企聯建項目提供配套服務,加大農民創業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農民的創業成功率,降低農民的創業風險。村企聯合開展職業介紹、職業指導、重點幫扶等多種形式就業服務,引導農民到聯建企業和聯建項目中就業。
5﹒加強實用技能培訓。鼓勵企業結合自身行業屬性和人才需求,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農業農村人才培訓基地,提供培訓、實訓、實習平臺,培養“土專家”、經紀人、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電商人才等各類專業實用人才,充實自身發展后備力量。大力培育提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免費培訓,為農民高質量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五)推動載體聯創
1﹒建好黨群服務中心。發揮企業資源優勢,加強對村部建設、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支持力度,推動村黨建先鋒陣地“提標提能提級”,共同打造“五好”陣地。村黨群服務中心、企業黨建活動陣地相互開放,實現黨組織活動陣地共享。突出村企黨組織建設特點,相互分享黨建工作有益經驗,相互借鑒黨建工作有效做法,共創基層黨建特色品牌。
2﹒建好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規范要求,探索以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村企合作的主要載體。繼續深化村集體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人員界定、股權設置和股份量化,健全“三會”制度,完成在農業農村部門的注冊登記賦碼,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居)委會財務事務分離改革試點,全面盤活鄉村資源要素潛力,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3﹒建好聯合發展平臺。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堅持集體資產不流失、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原則下,通過與工商企業共同投資組建新的混合所有制經營實體,為村企聯建搭建具有現代企業管理特征的組織載體,鼓勵企業牽頭組建農民合作社,鼓勵農戶、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企業等發展股份合作,形成“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鼓勵鎮級牽頭轄區內村企聯建單位共同組建聯合發展平臺,統一規劃、統籌資源、抱團發展、共享成果。
4﹒建好便民服務中心。推廣徐霞客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驗,將政務服務改革觸角延伸到基層,深化農村“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鼓勵鎮、村兩級黨群服務中心與便民服務中心統籌建設使用。推進村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優化提升村級“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綜合服務平臺,為村企聯建項目和農民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5﹒建好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市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使之成為村企與村民開展培訓交流、學習知識的載體。促進農家書屋建設與新媒體結合,幫助農民群眾便捷獲取優質數字文化資源。建立農民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推動政府向社會、向企業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共享優質科學文化信息資源。
三、政策支持
(一)財政稅收支持。充分利用現有財政支農政策,加強市以上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統籌安排,采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等方式,對聯建項目予以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村企聯建項目對接鄉村振興投資基金,充分發揮投資基金引導和撬動作用,帶動財政資金、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注重發揮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平臺作用,對村企聯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引導聯建企業加大投入。在優質優價、安全可控前提下,鼓勵機關、學校、醫院、金融機構、國有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等優先采購村企聯建的產品和服務。村企聯建項目實施中用地、審批、使用、建設和經營等所涉稅費,凡符合減免條件的,按相關規定減免。對參與聯建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企業,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相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對企業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二)用地政策支持。將符合規劃的村企聯建項目用地需求,列入用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不少于5%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優先保障相關項目用地。按照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用地政策,對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需要點狀布局用地的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按照“建多少、報多少”的原則,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手續后,可依據經依法批準的項目選址論證報告或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出具規劃條件,依法依規靈活確定地塊面積、組合不同用途和面積地塊搭配供應。聯建村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作價入股等方式參與村企聯建項目建設。通過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盤活土地資源, 形成的建新指標除滿足安置需求外,剩余的建新指標優先用于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加強對聯建村設施農業用地使用、備案的指導與服務,設施農業屬于農業內部結構調整范圍,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種植設施不破壞耕地耕作層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不需補劃;破壞耕地耕作層,但由于位置關系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且少量占用的,允許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但必須補劃。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必須補劃??醋o房執行“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整改標準,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
(三)金融保險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有效滿足村企聯建發展中特色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支持銀行機構拓寬抵質押物范圍,加大聯建項目的信貸投入,通過支農支小再貸款、購買專項債券等方式提供利率優惠的信貸支持。綜合運用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農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各級農業融資擔保體系等政策工具,為符合條件的聯建項目提供增信服務。對參與聯建的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務。擴大聯建村農業保險覆蓋面,積極構建涵蓋財政補貼基本險、商業險和附加險等農業保險產品體系,引導保險機構為聯建項目提供優質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完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信貸擔保業務網絡建設。
(四)行政審批支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將村企聯建項目相關行政審批事項納入市、鎮(街道)“一件事”改革范圍,“打包”辦理村企聯建所涉項目申報、土地使用、環評審查等審批事項,簡化程序、精簡材料,縮短辦理時間,提升審批效率,為聯建村企提供高效便利服務。充分發揮“不見面”審批優勢,積極推廣網上辦、預約辦等審批模式,開辟村企聯建項目專欄、專窗、專席等多種形式,為聯建雙方提供遠程輔導、個性服務。
(五)改革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各項農業農村改革政策,以村企聯建項目為載體,一點多試、綜合推進,推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現有改革舉措集成聯動,形成制度合力,釋放改革紅利。國家及省級開展的各項農業農村改革試點,可與村企聯建項目統籌考慮,優先安排到改革需求強烈、改革后能夠極大提升聯建項目效果的鄉村。結合村企聯建項目需求,可開展各類改革試點,先行先試、探索路徑,以改革創新推動村企聯建取得實效。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級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召集人,市委組織部、市委農辦、政府辦、發改委、工信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工商聯、銀監辦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動村企聯建。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委農辦(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下設五個專項小組,綜合協調服務組設在市委農辦(農業農村局),土地政策服務組設在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企服務組設在財政局,民企服務組設在工商聯,金融服務組設在銀監辦。全市建立市級統籌、鎮(街道)具體組織、村企實施的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體系。組織部門要發揮好組織引領作用,重點抓好黨建共建、人才培育等工作;市委農辦(農業農村局)負責做好行動的統籌協調和日常指導;發改委負責做好與睢寧縣對接協調,動員企業參與異地聯建,推動南北對接;財政局負責做好國有企業的發動、對接和服務工作;工商聯負責做好民營企業的動員引導和對接服務工作,對接使用好省級“萬企聯萬村”信息化服務平臺;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銀監辦要做好財稅、用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合力推動行動有序實施。
(二)落實鎮村責任。“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各鎮(街道)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要加強統籌協調,要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各村要主動聯系結對企業,共同商議聯建項目,推動項目取得實效。
(三)做好需求對接。對接使用好省級信息管理系統,為村企聯建、供需匹配提供高效的信息對接服務。市屬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重點對接集體經濟薄弱村。各鎮(街道)要摸清查準村里的意愿意向、發展瓶頸、可用資源及開發價值等,通過會議、網絡等平臺進行發布,積極幫助村企做好雙向選擇、聯建對接。村企初步對接完成后,要積極組織研判聯建項目的可操作性、實施周期、預期收益和風險隱患,廣泛征求意見,充分比較選擇,調整優化項目方案。各鎮(街道)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集中優選一批聯建項目推薦給企業,提高對接效率。市級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定期開展交流互動,促進村企聯建合作。建立問題交辦機制,及時掌握了解村企聯建過程中的困難問題,明確職能部門協助解決,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效。
(四)加強宣傳推介。要廣泛動員宣傳,引導各類企業加深對村企聯建行動重大意義的認識,切實激發企業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營造企業奉獻社會、主動作為、報效桑梓、投身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放大社會輿論的激勵效應,拓寬行動覆蓋面。鎮(街道)和村要及時總結提煉聯建行動中探索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推廣先進經驗,打造一批聯建示范典型,塑造一批主動作為、可學可比的先進榜樣,發揮好典型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
(五)強化獎勵激勵。把“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指標體系,強化考核激勵,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對表現突出的鎮(街道)予以表彰和獎勵。將村企聯建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方面,作為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干部的重要平臺。把村企聯建工作成效作為村“兩委”班子成員考核的重要內容,與村“兩委”換屆工作結合起來。建立與村企聯建成效相掛鉤的村(居)干部激勵機制,出臺具體激勵辦法,工作實績突出的村黨組織帶頭人優先入選村書記“百千萬”工程。對主動參與聯建的國有企業,在企業考評考核中予以適當加分獎勵。激勵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聯建,把企業家參與村企聯建的實績,作為推薦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優秀企業家、優秀企業黨組織書記和勞模評選的重要依據,對表現突出的企業優先納入各級各行業黨委示范推優范圍。每年評選一批“村企聯建先進企業”,對在村企聯建中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適時予以表彰,切實增強榮譽感。
附件:1﹒聯席會議組成人員名單
2﹒江陰市“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村企聯建名單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8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
聯席會議組成人員名單
召集人:吳 芳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郁秋皓 副市長
成 員:馮明剛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公務員局局長
胡品洪 市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局長
徐韶潤 政府辦副主任
張 虎 發改委副主任
劉建軍 工信局副局長
楊 堅 財政局黨組成員
唐文憶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胡振芳 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金錫妹 工商聯副主席
朱立新 江陰銀行保險監管組組長
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胡品洪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下設五個專項小組,綜合協調服務組設在市委農辦(農業農村局),土地政策服務組設在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企服務組設在財政局,民企服務組設在工商聯,金融服務組設在銀監辦。
聯絡員:何凱駿 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員
李開章 發改委社會事業科科長
黃凱來 工信局金融監管科科長
吳 健 財政局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趙 琦 財政局農業農村科科長
楚振庭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地保護監督科科長
陳 光 農業農村局農村工作綜合科科長
王永照 工商聯經濟科科長
王永忠 江陰銀行保險監管組三級主任科員
附件2
江陰市“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村企聯建名單
鎮(街道) |
村名 |
企業名稱 |
---|---|---|
高新區 |
朝陽村 |
江蘇高德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
洪流村 |
江陰友聯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
|
壽山村 |
☆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 |
|
江蘇中浩遠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香山村 |
☆*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 |
|
江陰大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山源村 |
江陰市亞光紡織有限公司 |
|
紅巖村 |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南閘街道 |
花果村 |
江陰賽得利鈑金有限公司 |
謝南村 |
江陰市永欣印染機械有限公司 |
|
曙光村 |
★☆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
|
江陰南工鍛造有限公司 |
||
涂鎮村 |
*江蘇南農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江陰塞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
蔡涇村 |
★☆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
|
江陰市興達染整有限公司 |
||
龍運村 |
★☆江陰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
江陰德耐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
觀山村 |
江蘇安科瑞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
|
觀西村 |
江陰天潤鑄造材料有限公司 |
|
泗河村 |
江陰市惠爾信精密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南閘村 |
★☆*江陰市新國聯集團有限公司 |
|
☆*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江陰九鋮電器有限公司 |
||
云亭街道 |
云亭村 |
江蘇長齡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
花山村 |
江陰高登不銹鋼有限公司 |
|
毗山村 |
江蘇科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定山村 |
江陰祥瑞不銹鋼精線有限公司 |
|
佘城村 |
*江蘇新暨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
*江陰上豐紡織有限公司 |
||
云新村 |
江陰諾金紡織有限公司 |
|
夏港街道 |
長江村 |
江蘇新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江陰市長江房地產開發公司 |
||
普惠村 |
江陰市虹橋機械有限公司 |
|
夏東村 |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
夏港村 |
江陰市紅衛青山紡織有限公司 |
|
三元村 |
江陰宗承鋼鐵有限公司 |
|
新溝村 |
江陰天力燃氣有限公司 |
|
李溝頭村 |
江陰市云泰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 |
|
三聯村 |
江蘇西城三聯集團有限公司 |
|
景賢村 |
江陰東泰管件有限公司 |
|
夏南村 |
江陰市榮輝廢舊金屬回收有限公司 |
|
葫橋村 |
江陰市蓓燁紡織有限公司 |
|
申港街道 |
申浦村 |
★☆江陰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江陰華聯商廈有限公司 |
||
江陰金杯安琪樂器有限公司 |
||
申興村 |
*江蘇海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
江陰市申豐紙業有限公司 |
||
于門村 |
泰山石膏(江陰)有限公司 |
|
創新村 |
江蘇孚爾姆焊業股份有限公司 |
|
橫塘村 |
江蘇中煤礦山設備有限公司 |
|
東劉村 |
*江蘇華蘭藥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江陰市東盛包裝有限公司 |
||
申港街道 |
申港村 |
江陰紅豆置業有限公司 |
申西村 |
江陰市錦濤鑄造機械有限公司 |
|
申南村 |
江陰百士特控制顯示設備有限公司 |
|
濱江村 |
江蘇江陰港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利港街道 |
陳墅社區 |
*雙良集團有限公司 |
巨輪村 |
江蘇巨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江蘇興飛機械有限公司 |
||
利港社區 |
江陰市華駿機械有限公司 |
|
江陰市華天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
||
黃丹村 |
江蘇利電能源集團 |
|
江陰市宏澤氯堿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
西奚墅村 |
江陰市液壓油管有限公司 |
|
江蘇力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后梅社區 |
★江陰城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蘇利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北郭莊村 |
★☆*江陰市新國聯集團有限公司 |
|
江蘇振江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西石橋社區 |
★江陰城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中綠化纖工藝技術有限公司 |
||
東支社區 |
江蘇海倫石化有限公司 |
|
江陰市嘉鴻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
江市社區 |
江蘇怡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
江陰奇南機械有限公司 |
||
維常村 |
★江陰城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市科源機械有限公司 |
||
蒼山村 |
★☆江陰市融媒體中心(江陰傳媒集團) |
|
江蘇麗天石化有限公司 |
||
江陰市順成空氣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
||
璜土鎮 |
利城村 |
江陰市東亞包裝有限公司 |
北湖西村 |
江陰南泰家紡用品有限公司 |
|
高栗村 |
江蘇順來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
|
璜土村 |
江陰蘇派服裝集團有限公司 |
|
小湖村 |
江蘇歐瑞寶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
篁村村 |
博路威機械江蘇有限公司 |
|
常澤橋村 |
★江陰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華理防腐涂料有限公司 |
||
匯南村 |
江陰市江盛電力管材有限公司 |
|
蘆墩村 |
★江陰暨陽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市遼澄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石莊村 |
江陰市榮新塑化有限公司 |
|
花港苑村 |
江陰美棉紡織有限公司 |
|
啟港苑村 |
江陰愛科森博頓聚合體有限公司 |
|
月城鎮 |
戴莊村 |
江蘇秋林特能股份有限公司 |
月城村 |
江陰泰富瀝青有限公司 |
|
秦皇村 |
江陰市月城花塘鍛件廠 |
|
沿山村 |
江陰華潤制鋼有限公司 |
|
臥龍村 |
★江陰市秦望山產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市振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雙涇村 |
*江陰協統汽車附件有限公司 |
|
下塘村 |
江陰市超精達鋁塑有限公司 |
|
黃橋村 |
★江陰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蘇鑫城包裝科技有限公司 |
||
青陽鎮 |
街西村 |
江蘇東亞紙業有限公司 |
青聯村 |
*江陰市洪騰機械有限公司 |
|
奧思朗線纜江陰有限公司 |
||
小橋村 |
無錫華澄線纜有限公司 |
|
建義村 |
江陰市揚名塑業有限公司 |
|
青陽鎮 |
里旺里村 |
江陰市南方不銹鋼管有限公司 |
悟空村 |
*江蘇利安達集團有限公司 |
|
江陰多復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
||
普照村 |
*江陰澄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
江陰市德順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
||
蘆塘村 |
江陰云智醫療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 |
|
鄧陽村 |
★☆*江陰市新國聯集團有限公司 |
|
無錫宏基紙業包裝有限公司 |
||
塘頭橋村 |
江陰市千里馬電工材料有限公司 |
|
新安村 |
江陰市興達機械有限公司 |
|
桐岐村 |
★☆江陰市融媒體中心(江陰傳媒集團) |
|
江陰盛源科技有限公司 |
||
趙宕村 |
江陰市萬潤印染有限公司 |
|
泗河口村 |
江陰市格瑞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
|
樹家村 |
江陰市永真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
徐霞客鎮 |
金鳳村 |
*無錫圣馬科技有限公司 |
任九房村 |
江陰新仁鋁業科技有限公司 |
|
方園村 |
江陰市五岳鋁材有限公司 |
|
新須毛村 |
江陰市海江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
璜東村 |
江蘇新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上東村 |
無錫市伙伴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
|
璜塘村 |
江陰市金光化纖有限公司 |
|
北渚村 |
江陰市澳星電氣有限公司 |
|
徐霞客村 |
江陰市霞客彩纖有限公司 |
|
馬鎮村 |
江陰市南陽彩色纖維母粒有限公司 |
|
湖塘村 |
江陰瑪帝差別化纖有限公司 |
|
紅星村 |
江陰金燕化纖有限公司 |
|
陽莊村 |
江陰市金北纖紡有限公司 |
|
皋岸村 |
江蘇富朗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
|
徐霞客鎮 |
東宏村 |
江陰市天潤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黎明村 |
江陰市富衛防靜電材料有限公司 |
|
峭岐村 |
江陰金環紗業有限公司 |
|
釣岐村 |
江陰康麗服裝有限公司 |
|
宏岐村 |
江陰市豪運石油有限公司 |
|
新街村 |
★江陰暨陽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雙馬重工裝備有限公司 |
||
南苑村 |
江陰市爾福萊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
|
華士鎮 |
華西新市村 |
無錫國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
江蘇華西都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華西一村 |
江陰卓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華西二村 |
江陰市昌雄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
|
華西三村 |
江陰市天欣紗業有限公司 |
|
華西四村 |
*江蘇歐萊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
江蘇豐水塑業科技有限公司 |
||
華西五村 |
江陰市沛力不銹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
|
華西六村 |
江陰市華偉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
|
華西七村 |
江陰永豐鋁型材科技有限公司 |
|
華西八村 |
江陰市雙利法蘭有限公司 |
|
華西九村 |
江蘇標榜裝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華西十村 |
江陰宏惠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
|
華西十一村 |
江陰市博世杰科技有限公司 |
|
華西十二村 |
江陰市增源塑業有限公司 |
|
華西十三村 |
江陰隆希紗業有限公司 |
|
華中村 |
江陰市華都針織有限公司 |
|
華士村 |
江陰市華士毛紡織廠 |
|
龍河村 |
江陰諾安服裝有限公司 |
|
龍砂村 |
江陰燎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
華士鎮 |
陸南村 |
★☆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
江陰市鵬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陸橋村 |
江陰市恒輝鋁業有限公司 |
|
陸新村 |
江陰金鳳特種紡織品有限公司 |
|
勤豐村 |
江蘇東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曙新村 |
江陰振宏重型鍛造有限公司 |
|
向陽村 |
向陽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
|
紅苗村 |
江陰市百豐鋁業有限公司 |
|
陸豐村 |
江蘇百通塑業發展有限公司 |
|
華益村 |
江陰市華士華東建筑裝璜材料廠 |
|
周莊鎮 |
山泉村 |
*江陰萬事興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江陰市成功染整有限公司 |
||
周莊村 |
江陰方圓環鍛法蘭有限公司 |
|
金灣村 |
江陰市建鑫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
|
三房巷村 |
江蘇興業塑化有限公司 |
|
雞龍山村 |
江陰龍新鋁業有限公司 |
|
華宏村 |
*江陰市華宏化纖有限公司 |
|
陶城村 |
江陰市恒業鍛造有限公司 |
|
東林村 |
江陰潤強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
宗言村 |
江蘇江順精密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稷山村 |
江陰伊克賽特汽車飾件有限公司 |
|
倪家巷村 |
江陰市澄東鍛造有限公司 |
|
周西村 |
江陰市春藍紡織有限公司 |
|
長樂村 |
江陰市長樂新科技電源有限公司 |
|
長壽村 |
江陰市恒亮紡織有限公司 |
|
長南村 |
江陰市禾力豐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
新橋鎮 |
圩里村 |
*海瀾集團有限公司 |
郁橋村 |
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 |
|
新橋鎮 |
黃河村 |
江陰龍陽紡織有限公司 |
馬嘶村 |
江陰市強力化纖有限公司 |
|
何巷村 |
江蘇寶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
蘇墅村 |
江陰市凱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蘇圩村 |
江陰鑫聯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
|
長涇鎮 |
涇南社區 |
無錫共成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
和平村 |
江陰市海爾仕佳服飾有限公司 |
|
涇東社區 |
江陰市邦舵服飾有限公司 |
|
習禮村 |
江陰市花園鋁塑包裝有限公司 |
|
南國村 |
江陰市康源印染有限公司 |
|
長東村 |
江陰興吳呢絨有限公司 |
|
花園村 |
*江蘇升輝集團有限公司 |
|
劉橋村 |
江陰比圖特種紙板有限公司 |
|
河塘村 |
江陰通利科技有限公司 |
|
王家村 |
江蘇文明人造草坪有限公司 |
|
蒲市村 |
★☆*江陰公用事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蘇丹禾服飾有限公司 |
||
蔡橋村 |
★☆*江陰公用事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蘇蘇青集團 |
||
顧山鎮 |
新龔村 |
江蘇云蝠服飾股份有限公司 |
南曹莊村 |
江蘇恒源祥服飾有限公司 |
|
紅豆村 |
江陰市京澄玻璃有限公司 |
|
顧北村 |
江陰市源盛鋁業有限公司 |
|
解放村 |
江陰市彩虹印刷有限公司 |
|
李家橋村 |
江蘇海晨智慧服飾有限公司 |
|
東岐村 |
江蘇東尚住宅工業有限公司 |
|
鑒青村 |
*江蘇申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
江陰市人和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
||
萬興村 |
江陰市興惠混凝土有限公司 |
|
顧山鎮 |
漍南村 |
★江陰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
*江蘇眾網互聯網有限公司 |
||
國東村 |
江陰澄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
赤岸村 |
江陰市紅鷹化纖有限公司 |
|
祝塘鎮 |
永昌村 |
江陰市海瑞德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河湘村 |
江陰市盛裕服飾塑制品有限公司 |
|
文林村 |
無錫林科服飾有限公司 |
|
五福村 |
江陰市康盛機械有限公司 |
|
建南村 |
*優彩環保資源科技有限公司 |
|
永平村 |
★江陰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
|
江蘇貝德服裝集團有限公司 |
||
江陰市祝塘永春家庭農場 |
||
景陽村 |
★☆*江陰公用事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
江陰市超宇針織有限公司 |
||
茂龍村 |
江陰市雅士利針織服飾有限公司 |
|
北灣村 |
江陰市京臻機械有限公司 |
|
石堰村 |
江陰嘉德瑞樂器有限公司 |
|
富順村 |
江陰漢思雅紡織有限公司 |
|
金莊村 |
江陰市恒潤環鍛有限公司 |
備注:1﹒共有196個村、230家企業參與村企聯建行動,組成243組結對關系;
2﹒標注★的為國資企業,共有10家,結對23家薄弱村;
3﹒標注☆的為一級黨委企業,共有9家,結對17個村;
4﹒標注*的為工商聯主席會長單位,共有25家,結對29個村。
抄送:市委各部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紀委辦公室,市法院,市檢察院,市人武部,市各群團,各駐澄單位。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8月19日印發
政策關聯解讀: 《關于開展“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的實施意見》的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