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
工作方案(2021—2023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和省《江蘇省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方案》,根據《無錫市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部署,結合江陰市安全生產以及相關信息化基礎,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思路
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通過深化船舶、電力、鋼鐵、石油、化工、民爆等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管控的創新應用,增強重點行業安全生產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及評估能力,提升工業生產安全水平。
二、主要目標
貫徹落實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方案,大力提升工業企業信息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等安全能力。到2023年,全市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新型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安全生產感知、監測等新型能力顯著增強,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應用模式在多行業中推廣應用,協作機制、網絡安全、服務體系支撐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升級。加速推動各類工業園區5G和千兆光纖網絡全覆蓋,加快部署新型網絡設施。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內外網絡改造、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創新應用,提高設備聯網比例。全市力爭培育“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園區)累計達到2個。
2.推進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云平臺建設。依托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應用系統等信息服務商,鼓勵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企業積極參與開展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系統及平臺建設。支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云服務商針對流程型和離散型行業,圍繞制造企業安全生產類需求場景,為重點行業企業提供安全生產線上服務。
3.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充分發揮3個已落地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作用,加速推動有應用需求的企業接入已建成的二級節點。
(二)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新型服務能力
4.推進快速感知能力建設。鼓勵我市工業互聯網企業、安全生產服務企業、自動化生產研發企業、物聯網企業圍繞人員、設備、生產、倉儲、物流、環境等方面,推廣智能傳感器、測量儀器及邊緣計算設備及安全態勢感知系統,加強生產狀態信息的實時采集和數據分析。
5.推進實時監測能力建設。推進“千企上云”,加快工業設備和ERP、MES、SCM及數字化生產管控系統上云上平臺。鼓勵開發和部署安全生產數據實時分析軟件、工具集和語義模型。推動安全生產在線監測,逐步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實時監測能力。
6.推進超前預警能力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風險特征庫、失效數據庫,開發安全生產風險模型,推進邊緣云和5G+邊緣計算能力建設,下沉計算能力,逐步實現和提升精準預測、智能預警和超前預警水平。支持和培育一批安全生產管控場景應用的工業APP,通過軟件化產品促進安全生產能力和水平提升。
7.推進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引導省沿江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和重點化工園(集中)區建設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案例庫、應急演練情景庫和應急資源庫。
8.推進系統評估能力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評估模型和工具集,對安全生產處置措施的充分性、適宜性和有效性進行全面準確的評估試點,對安全事故的損失、原因和責任主體等進行快速追溯和認定,為查找漏洞、解決問題提供保障,實現對企業、區域和行業安全生產的系統評估。
(三)加快“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創新應用推廣
9.深化數字化管理應用。大力宣貫數字化管理理念,支持工業企業、重點園區在工業互聯網建設中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生產管控,促進企業關鍵設備全生命周期、生產制造全流程數字化、可視化升級,提升企業、園區安全生產數字化管控能力。
10.深化網絡化協同應用。依托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重點行業安全生產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探索安全生產管理、技術、人員、裝備、物資等安全生產要素網絡化協同,促進重點化工園(集中)區、重點企業安全生產管控能力、安全生產應急響應系統能力普遍提升。
11.深化裝備化管控應用。面向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鼓勵企業研發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安全生產裝備和應急救援裝備,提高裝備遠程運維服務能力和作業水平。支持行業安全管理經驗知識的軟件化沉淀,培育一批安全生產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及評估解決方案和工業APP,發展安全生產的可預測、可管控行業標桿。
(四)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發展支撐體系
12.建立協作機制。建立工業和信息化、應急管理部門工作協作機制,加強協同會商,研究解決落實“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方案存在的問題,加強工作宣貫、組織實施,形成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發展良好態勢。
13.強化網絡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監督檢查、風險評估、信息共享和通報、應急處置、數據保護等法規制度和工作機制,依托省級安全態勢感知平臺、信息共享與應急服務平臺、重點領域工業信息安全監測平臺,加速信息技術產品創新應用。
14.完善服務體系。根據省工業互聯網服務資源池分類分級評估機制,鼓勵企業積極納入省服務資源池目錄,參與“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測試咨詢、評估診斷工作,提升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和水平。發揮“企業+協會+聯盟+資源池”資源集聚和賦能作用,促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政策宣貫、資源對接、宣傳推廣等。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責任分工。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中的應用,支持開發技術和解決方案。應急管理部門負責創新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監管方式,加強對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的管理,建立與行政許可換證掛鉤等激勵約束機制。雙方共同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作推進機制,定期通報成果,明確時間進度,強化督促檢查。工業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持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同規劃、同部署、同發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對“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項目的支持,強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提升精準扶持力度。鼓勵各板塊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企業提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
(三)加強應用推廣。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領域的融合創新與推廣應用。支持和指導各地探索安全生產管理新方式,推動現場檢查向線上線下相結合檢查轉變、一次性檢查向持續監測轉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四)加強應急演練。推動企業建立應急機制和應急預案,加強專兼職應急隊伍建設及應急物資裝備配備,基于工業互聯網實現要素資源的網絡化協同和專業化調配,增強企業應急處置支撐能力。建設應急演練虛擬仿真環境,開展日常培訓、線上應急演練和實戰演練,特別是“雙盲”演練,提升綜合保障能力。引導省沿江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利用重大危險源三維建模培訓系統,結合VR,手機客戶端等進行日常的虛擬應急演練。配合沙盤模型等裝置進行推演,利用實訓模擬裝置開展實戰化演練。開展無腳本實戰演練,定期復盤,全面提升應急實戰能力。
(五)建設人才隊伍。圍繞政策規劃、前沿技術、新型產品、發展經驗、應用模式等方面,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政策和應用的宣貫,為工業企業發展導入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發展新理念,增強協同發展思維,培育一批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引領工業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和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