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通過了《中共江陰市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縣域示范的決定》,目標科學明晰,路徑清晰有力,鼓舞干勁,振奮人心。高新區、臨港開發區、靖江園區、霞客灣科學城認真貫徹市委全會精神,立足新起點,擔當新使命,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推動江陰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再上新臺階。
“高新區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鼓足干勁、勇挑大梁,以一域精彩為江陰添彩。”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顧文瑜表示,下階段,高新區將以改革為抓手,在推進功能區建設上下功夫,緊緊錨定國內一流的創新型國際化園區定位,牢固樹立“一家人、一條心、一起干”的理念,扎實做好“融”與“加”兩篇文章,加快將功能區改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的動能。以創新為動力,在塑造發展新動能上出真招,高效運行四大主題產業園、百萬平方米科創載體,更大力度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更高標準推動載體提檔升級,更高效能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舉全區之力加快建設綺山湖科創谷,切實扛起“科創江陰”建設首位擔當。以民生為導向,在增進群眾獲得感上求突破,統籌推進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工程、城市建設工程、鄉村振興工程、民生實事工程,堅守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底線,努力在促進共同富裕上走在前、作示范。以實績為導向,在決勝“全年紅”上見實效,奮戰100天、決勝全年度,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江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縣域示范作出更大貢獻。
“臨港開發區將堅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臨港‘123’現代產業集群,助力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做大規模、做強競爭力,持之以恒放大現有優勢、發掘潛在優勢、形成新的勝勢,為江陰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新路、積累經驗。”市委常委、臨港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張韶峰表示,臨港開發區將深入貫徹全會精神,深化改革、矢志創新、擴大開放,更深層次推動改革開放,持續完善“管委會+鎮街”服務模式、“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加快構建“1+2+N”國資體系,推進江陰港、江陰綜保區“區港一體”互聯互通,促進外資外貿量質提升、開發開放加速奔跑。更大力度推動科創賦能,主動當好與南理工產學研深度合作的橋頭堡,合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催化轉化和智慧能源與先進裝備重點實驗室建設,全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企“創新梯隊”。更高水平推動產業轉型,推動氫能、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有序布局,扎實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網聯”,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陰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改革創新的產物,江陰—靖江工業園區將聚焦建設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目標,持續推進改革深化、產業集聚、民生提質,全力建設兩地發展增長極、先進制造業集聚地、跨江融合橋頭堡、聯動協作示范區。”副市長、江陰—靖江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尹志華表示,靖江園區將堅決按照市委全會決策部署,把握發展方向,在產業升級上持續發力,立足船舶制造、特色冶金、高精鋼構、機械裝備、汽車零部件和港口物流“5+1”主導產業,健全優化政策支撐,強化項目招引,持續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向上攀登、新興產業培大育強;聚力創新創業,在載體建設上持續發力,著力打造“科創飛地”、科創園、科技工業園三大科創載體,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形成“科創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鏈條;聚焦改革賦能,在優化環境上持續發力,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高水平利用外資和擴大外貿,以兩地新一輪合作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國企、國資、招商、審批等領域改革,打響“澄心辦事·靖心服務”園區營商品牌,奮力開創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嶄新局面。
“霞客灣科學城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全會部署,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圍繞打造‘科教融合示范區、未來產業孵化區’總目標,加快建設‘智慧互聯之城、綠色生態之城、青春時尚之城、未來科技之城’。”市政府黨組成員、霞客灣科學城黨工委書記謝映軍表示,下階段,霞客灣科學城將加力提速建項目,突破資源要素制約瓶頸,確??平谭趸行摹ⅠR鎮城市更新、旌陽湖科創園、青陽國際人才社區等重點重大項目按時序進度推進,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地標性工程,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緊盯鏈條引項目,根據產業規劃和產業鏈細分賽道,有針對性地招引上下游延鏈、補鏈、強鏈項目;依托武漢大學長三角科創中心、江南大學江陰霞客灣校區等創新資源,加快項目對接及成果轉化,建立企業孵化器、技術轉移機構、概念驗證中心等;擴大科創資源導入,加快推進清華大學精密光電研發中心、霞客灣科學城算力中心等落地運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賦能。深化改革謀項目,優化完善“霞客灣科學城功能區+鎮街+國資公司”協同發展架構,積極探索集投融資、建設、運營、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園區產業生態,提升國資公司市場化能力;加快出臺霞客灣科學城人才政策,建強招商、產業服務等經濟一線部門人才隊伍,推動功能區高效開發,為江陰高質量發展貢獻霞客灣科學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