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地處江尾海頭,自古以來是軍事要地,不僅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更承載著深厚的軍事文化底蘊和優良的雙擁傳統。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江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以創建雙擁模范城活動為抓手,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水平創建,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江陰特色的雙擁之路。江陰先后5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9次獲評“江蘇省雙擁模范城”,還曾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單位”“全國軍事設施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軍轉安置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榮譽的背后,是江陰市黨政軍民同心繪就的雙擁生動畫卷,更是用魚水深情筑起的一座歷史豐碑。
高位推動 構筑雙擁大格局
江陰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力當好駐澄部隊的堅強后盾。始終堅持雙擁工作“一把手”負責制,重大節假日走訪慰問部隊,定期召開軍政座談會、市委常委議軍會。成立由軍地主要領導組成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定期召開例會,不定期召開聯絡員會議。全市現有雙擁組織100多個、擁軍優屬服務組織600多個,形成了雙擁共建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近年來,江陰先后出臺《江陰市擁軍優屬暫行規定》《駐澄部隊擁政愛民若干規定》《關于落實優撫安置對象有關政策待遇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規定,為雙擁共建開展提供政策依據,逐步推進雙擁政策與醫療、就業、教育等各類保障制度配套銜接,雙擁工作不斷向“系統化謀劃、制度化安排、長效化推進、項目化落實”方向有序推進。全市17個鎮(街道)、260個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全覆蓋建成,智能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貫通市、鎮、村三級,形成了退役軍人“事有人管、難有人幫、業有人扶”的良好工作格局。
暖心服務 開創擁軍新局面
把最可愛的人掛在心上,用心用情服務好、辦實事。江陰聚焦“前方、前線、前沿”,始終把服務部隊練兵備戰、擁軍支前作為新形勢下雙擁工作的著力點,堅持“部隊建設需要什么就保障什么,訓練演習到哪里擁軍支前就跟進到哪里”。近年來,我市累計投入5.87億元,用于部隊營區整體搬遷、綜合訓練場建設、水電路改造、河道清潔等,大力支持部隊戰斗力建設;432名軍人子女獲教育優待,發放約180萬元無工作隨軍家屬生活補助金。成立擁軍法律服務志愿團,開通“擁軍郵路”,與部隊共建圖書流通點;辦理優待證4.2萬余張,推出“戎澄優享匯”優待項目,百余家單位提供旅游、餐飲、醫療等優惠。扎實開展“走邊防、看親人”慰問邊海防官兵活動,先后慰問了駐守新疆和田、喀什地區及駐澄73676部隊駐點官兵,送去14.6萬余元慰問品和200封慰問信,受到官兵的一致好評。
持續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出臺相關文件并推薦優秀退役軍人進村(社區)、進學校、進國有企業工作,在省內率先完成首批“兵教師”招聘工作并舉行上崗儀式,讓自身成長進步與地方發展“雙贏”。先后成立退役軍人就業培訓學院、雙創學院、就業創業聯盟,上線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成立無錫首家退役軍人電商服務中心(站),免費為退役軍人提供適應性培訓、電商技能培訓、平臺資源對接等服務。我市退役軍人創業項目在全國、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中均榮獲獎項。三年來,發放重點優撫對象各類補貼補助、慰問金和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等約3.2億余元,慰問660戶困難優撫對象家庭,為一至四級傷殘軍人家庭進行了宜居改造。
同時,江陰還注重推動國防教育,積極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日、紅色軍事電影巡回展播、國防形勢報告會、防空警報鳴響演練、先進軍事裝備模型展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組建老兵故事宣講團廣泛開展宣講,切實增進全社會關心國防、支持國防的普遍共識。
魚水情深 軍民共繪同心圓
駐守一方、穩定一方、造福一方。駐澄部隊把駐地視為故鄉、把人民當作親人,在完成戰備訓練任務的同時,積極支援駐地建設發展,在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抗災搶險、維護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駐軍各部為江陰企業培訓專業技術人才1000多名,為5萬多名中學生開展軍訓。為策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駐澄某部主動讓出100米碼頭岸線支援“第二故鄉”建設,被《解放軍報》以《百米碼頭岸線見境界》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軍地雙方連續多年共同開展“愛心獻功臣”、學雷鋒、助殘等活動。華西村成為江蘇省首家村級雙擁工作示范基地,天華紗業集團投資1.5億余元建設“愛國擁軍示范基地”。全市各鎮街、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經常性與駐澄部隊舉辦軍民聯歡、開展軍地交流,進一步夯實了雙擁工作基礎。
新時代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江陰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奮進的姿態,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強軍夢的深厚偉力,鑄就新時代雙擁新氣象,全力書寫新時代雙擁新華章。
![]() |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蘇ICP備05002806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