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湖概況
工字河位于江陰市南閘街道曙光村,是一條村級河道,全長1000米,水域面積3.38萬平方米,東至大洪池,西至大寨河。整治前該河道河岸參差不齊、雜草叢生,河面多處漁網漁籪,大大影響周邊村民的居住環境。南閘街道以制度創新為保障、系統治理為路徑、生態惠民為目標,走出一條人水和諧共生的幸福河湖建設之路。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構建全域責任體系,筑牢河湖治理根基
建立“兩級河長+網格管理”機制,設置鎮級河長9名、村級河長69名、專職保潔員77名,實現76條河道管理全覆蓋。通過“河長制智慧管理平臺”APP實施動態監管,建立“一河一策”檔案,2024年度累計完成巡河4486次,處置問題432個,整改率100%,累計清理垃圾300余噸,更新維護公示牌19個,確保河面無漂浮物、岸坡無垃圾、設施無破損。
2、實施生態提質工程,打造民生幸福標桿
堅持“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的理念,累計投入400萬元開展工字河綜合整治工程。采用傳統的杉木樁以及壘石技術,新建250米生態護岸;實施1000平方米的岸坡立體綠化,精心挑選包括烏桕、垂柳、紅楓等在內20多種樹木,以及睡蓮、荷花等3種水生植物,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運用生態清淤技術,通過環保絞吸船清除河床淤泥1.6 萬立方米,同步投加微生物制劑分解污染物;沿河道鋪設220米透水混凝土健身步道,并配備太陽能照明系統;建設2處防腐木親水平臺,配備防護欄桿和救生設備,最多可同時容納 50人駐足觀賞,形成了'春櫻、夏荷、秋楓、冬松' 四季有景可賞的生態景觀帶。
3、深化長效管護機制,凝聚全民護河合力
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構建工字河長效管護體系。建立10人專業保潔隊伍負責工字河河面、坡面、岸面“三面”管護,簽訂全周期長效管護協議,建立“村委季度考核+群眾滿意度測評”雙軌評估機制;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臺,全年開展“美麗幸福工字河”志愿服務、“我們的節日”等活動共計50次,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到護河行動中,實現河湖治理從“被動整治”到“主動守護”的轉變。
三、經驗啟示
1、制度創新是河湖治理的核心保障
建立健全河湖管護長效機制,需通過“河長制+”模式整合資源。完善“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責任體系,推行“智慧監管”“閉環管理”等機制,壓實各級河長責任,破解“多頭管理”難題,形成“源頭治理、過程管控、末端問責”的全鏈條治理格局。
2、系統治理是河湖治理的有效路徑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強化流域系統治理。以流域為單元,整合水系連通、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項目,同步推進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截污納管、景觀提升等工程,實現防洪安全、生態修復、民生改善協同推進。建立跨部門項目統籌機制,推行“一張藍圖”規劃,避免重復建設,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3、生態惠民是河湖治理的根本遵循
堅持“生態優先、民生為本”,將河湖治理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通過建設親水設施、打造濱水空間,使群眾共享生態紅利;探索“生態+產業”融合路徑,推動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讓河湖治理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 |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蘇ICP備05002806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