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在江陰顧山鎮漍東村
黃家圩的蟹塘濕地
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來自上海、杭州、南京、北京等地的
百余名“追鳥人”齊聚于此
用鏡頭與長焦炮筒
共同記錄著“生態精靈”
小黃腳鷸的翩躚身影
人潮涌動 “追鳥人”的執著守望
清晨6點,觀鳥愛好者已架起設備靜候多時。“昨天等了兩個多小時,沒有拍到。”隨著晨光漸亮,蟹塘周邊逐漸熱鬧起來,專業攝影器材在晨光中閃爍,形成獨特的風景線。上午8時,蟹塘西側圍欄外已架起20余臺“長槍短炮”。上海某高校觀鳥社團的20名學生組成“青春方陣”,江南大學的研究生手持專業設備專注拍攝,成為人群中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觀測到了鶴鷸、青腳鷸、白腰草鷸、黑尾塍鷸、林鷸等伴生鳥類,生態多樣性超出預期。”學生們興奮地表示。當“小黃”在東北側淺灘踱步時,此起彼伏的快門聲如雨點般響起,驚起的漣漪在水面交織成生態的樂章。來自南通的吳為民先生啃著面包笑言:“等了三個小時,但拍到了展翅的瞬間,值!”
生態密碼 候鳥遷徙的“江陰選擇”
小黃腳鷸為小型涉禽,在我國為“三有”保護動物。去年4月,江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在顧山鎮赤岸村藕塘觀測并記錄到了內陸首次正式確認的鳥類——小黃腳鷸。這也是小黃腳鷸在江陰境內留下的首張影像資料。小黃腳鷸現身赤岸村藕塘濕地的消息在圈內傳開后,全國各地的鳥友紛紛前來,觀測、拍攝小黃腳鷸踱步、覓食的身影。
顧山鎮赤岸村擁有縱橫交錯的河道網絡和大面積的濕地,為野生鳥類生存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近年來,村民積極投身于生態保護實踐,于2021年籌集資金修建觀鳥臺、完善步行棧道,不斷擴種樹木,以減少人類活動對鷺鳥的影響。今年,該珍稀物種連續第二年現身江陰濕地。黃家圩蟹塘濕地因為實施“生態養殖 + 濕地保護”模式,為遷徙鳥類提供了理想的中轉站,也讓這個平日里寂靜的江南小村,在清明小長假首日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觀鳥熱潮。
生態好不好,候鳥“用腳投票”。近年來,江陰以打造長江生態安全示范區為引領,不斷涵養優化生態環境,通過生態補償、濕地公園創建等方式,進一步擴大濕地保護的面積和范圍,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讓越來越多的動植物在暨陽大地上演繹生生不息的故事,江陰生物多樣性頻繁“上新”。
昔日幾近絕跡的江豚在長江江陰段頻頻現身,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也在江陰駐足棲息。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寶興歌鶇……目前,江陰“鳥家族”已增至170余種,江陰用實際行動守住綠水青山,奮力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 |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蘇ICP備05002806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