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江陰放流422尾中華鱘和1.6萬余尾長吻鮠
      發布日期:2025-04-23 09:06

      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當天上午,由江陰市政府、無錫市慈善總會(無錫市慈善聯合會)、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守護美麗長江——瀕危魚類科學放流活動”暨“守護美麗長江”網捐項目發布儀式在江陰韭菜港公園舉行。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出席并宣布活動啟動,市領導郭誠、六揚參加活動。

      “回家咯!”活動現場,422尾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鱘和1.6萬余尾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長吻鮠歡快地擺動著尾巴,順著滑道分批游入江中,仿佛在為回歸母親河而歡慶。“我是在長江邊長大的江陰人,保護長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希望我們的母親河水越來越清、環境越來越好。”參加放流活動的志愿者曹鈞楊說。“我們愿與各方有識之士共同推動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并積極引導青少年關注生態保護,腳踏實地為共建綠色未來貢獻一份力量。”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許俊華表示。

      中華鱘是長江水生生物的旗艦物種,是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也是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和難點。此次放流的中華鱘體內還植入了微型芯片,以便追蹤它們的生長和遷徙情況。“在長江下游開展放流活動能夠對漁業資源保護起到最直接的作用,對全國有極大的輻射意義。”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利民希望通過對中華鱘等旗艦物種的保護,進一步帶動對長江生態系統其他物種的保護。此外,無錫市慈善總會、無錫市太湖碳普惠綠色發展中心、江陰市慈善總會今年聯合發起了“守護美麗長江”網捐項目,將通過互聯網公開募捐和定向捐贈等多種途徑,融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推動該項目成為江蘇探索建立社會化參與長江大保護的標桿案例,為長江瀕危魚類繁衍和生態環境改善注入新的活力。

      碧水東流,浩浩湯湯。近年來,江陰堅持科學性、規范性開展長江增殖放流活動,加快長江漁業資源涵養修復,并通過常態化的多部門聯動執法,強化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持續改善長江江陰段水域生態環境。截至目前,江陰已連續24年開展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暗紋東方鲀等珍稀魚類1.8億余尾。從“休養生息”到“生生不息”,江陰大地正呈現出一幅鳥飛魚躍的生態美景。

      • 收藏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