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陰市祝塘永春家庭農場、利港天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成功創建全國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至此,全市骨干基地數量增至4家,標志著水產綠色健康養殖邁上新臺階。
江陰市祝塘永春家庭農場位于祝塘鎮永平村,2015年5月成立,占地400余畝,農場以河蟹、四大家魚、鱖魚養殖為主,已建立350畝標準化水產養殖示范區、42畝養殖尾水凈化區。農場堅持品牌運作、裝備賦能,持有“永春瀚”水產品牌,廣泛應用物聯網監控、自動曝氣增氧、智能投飼、水草機械收割等現代化養殖裝備技術。
江陰市天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位于利港街道西安社區,2016年12月成立,占地300余畝,是一家民營科技型水產類農業企業。公司是江蘇省水產養殖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主養美洲鰣,持有品牌“潭辰”,已建成12個連棟鰣魚溫室養殖大棚,面積48畝,具備10萬斤美洲鰣產能。
“十四五”期間,江陰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踐行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全面推進漁業增效、漁村增彩、漁民增收。
一、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
因地制宜示范推廣青魚池塘綠色安全養殖、青蝦“五好”養殖、河蟹種草投螺養殖、美洲鰣“二段式”養殖等一批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加速設施漁業布局,制定全市現代漁業專項規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加快推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工業流水槽養殖、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模式,全市工廠化養殖水體突破2.4萬立方米,創成江蘇省首批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二、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
以“三池兩壩”技術應用推廣為核心,開展全市養殖尾水治理攻堅。早在2023年底,全市通過“三池兩壩”尾水治理模式,累計完成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8436畝,提前2年實現規模養殖場尾水治理全覆蓋,建成無錫首家養殖尾水智能監測小屋。我市改造案例獲評江蘇省首批養殖尾水治理典型案例,養殖尾水治理經驗做法入選全國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典型案例,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江陰樣板”。
三、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
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建成水產病害測報點5家,每年發布水產病害測報10期。發放并張貼用藥明白紙1、2號500余份,科普用藥休藥期制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雙報備制度。2025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已舉辦相關專題培訓5期,培訓養殖戶350人次,發放質量安全風險等級公示牌300個,督促指導全市水產養殖主體尤其是鳊鯽等重點水產品養殖戶強化風險責任意識、兜牢質量安全底線。
四、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
宣貫《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政策文件,指導養殖場戶堅持“四定”投喂法則,避免過量投喂。鼓勵蟹塘使用無人機、無人船全池均勻潑灑顆粒飼料,倡導魚塘引入風送式投餌機,減少因投飼區魚群聚集造成的低氧脅迫。目前,全市暗紋東方鲀、美洲鰣、澳斑魚等名貴特種水產已實現配合飼料全程使用,中華絨螯蟹配合飼料替代率有所提升,飼料鱖馴化和配合飼料全程替代使用取得初步進展。
五、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
“十四五”期間,首次完成全市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摸清種業家底。特種水產育繁取得新突破,暗紋東方鲀實現親本更新逾1.6萬尾,有效防范種質退化。開展美洲鰣親本選育和早繁技術研究,年育苗10萬尾以上。申港三鮮公司建成暗紋東方鲀省級良種場,持有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備案證書,獲批無錫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開工建設“長江三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中心,推進育種聯合攻關及產學研深度融合。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錨定高質量漁業發展目標,推動“五大行動”走深走實、落地見效,聚焦產業變革升級與發展瓶頸破解,深化典型案例剖析與經驗提煉推廣,以高水平技術推廣賦能產業提質增效,為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支撐。近日,江陰市祝塘永春家庭農場、利港天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成功創建全國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至此,全市骨干基地數量增至4家,標志著水產綠色健康養殖邁上新臺階。
江陰市祝塘永春家庭農場位于祝塘鎮永平村,2015年5月成立,占地400余畝,農場以河蟹、四大家魚、鱖魚養殖為主,已建立350畝標準化水產養殖示范區、42畝養殖尾水凈化區。農場堅持品牌運作、裝備賦能,持有“永春瀚”水產品牌,廣泛應用物聯網監控、自動曝氣增氧、智能投飼、水草機械收割等現代化養殖裝備技術。
江陰市天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位于利港街道西安社區,2016年12月成立,占地300余畝,是一家民營科技型水產類農業企業。公司是江蘇省水產養殖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主養美洲鰣,持有品牌“潭辰”,已建成12個連棟鰣魚溫室養殖大棚,面積48畝,具備10萬斤美洲鰣產能。
“十四五”期間,江陰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踐行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全面推進漁業增效、漁村增彩、漁民增收。
一、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
因地制宜示范推廣青魚池塘綠色安全養殖、青蝦“五好”養殖、河蟹種草投螺養殖、美洲鰣“二段式”養殖等一批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加速設施漁業布局,制定全市現代漁業專項規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加快推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工業流水槽養殖、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模式,全市工廠化養殖水體突破2.4萬立方米,創成江蘇省首批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二、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
以“三池兩壩”技術應用推廣為核心,開展全市養殖尾水治理攻堅。早在2023年底,全市通過“三池兩壩”尾水治理模式,累計完成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8436畝,提前2年實現規模養殖場尾水治理全覆蓋,建成無錫首家養殖尾水智能監測小屋。我市改造案例獲評江蘇省首批養殖尾水治理典型案例,養殖尾水治理經驗做法入選全國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典型案例,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江陰樣板”。
三、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
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建成水產病害測報點5家,每年發布水產病害測報10期。發放并張貼用藥明白紙1、2號500余份,科普用藥休藥期制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雙報備制度。2025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已舉辦相關專題培訓5期,培訓養殖戶350人次,發放質量安全風險等級公示牌300個,督促指導全市水產養殖主體尤其是鳊鯽等重點水產品養殖戶強化風險責任意識、兜牢質量安全底線。
四、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
宣貫《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政策文件,指導養殖場戶堅持“四定”投喂法則,避免過量投喂。鼓勵蟹塘使用無人機、無人船全池均勻潑灑顆粒飼料,倡導魚塘引入風送式投餌機,減少因投飼區魚群聚集造成的低氧脅迫。目前,全市暗紋東方鲀、美洲鰣、澳斑魚等名貴特種水產已實現配合飼料全程使用,中華絨螯蟹配合飼料替代率有所提升,飼料鱖馴化和配合飼料全程替代使用取得初步進展。
五、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
“十四五”期間,首次完成全市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摸清種業家底。特種水產育繁取得新突破,暗紋東方鲀實現親本更新逾1.6萬尾,有效防范種質退化。開展美洲鰣親本選育和早繁技術研究,年育苗10萬尾以上。申港三鮮公司建成暗紋東方鲀省級良種場,持有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備案證書,獲批無錫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開工建設“長江三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中心,推進育種聯合攻關及產學研深度融合。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錨定高質量漁業發展目標,推動“五大行動”走深走實、落地見效,聚焦產業變革升級與發展瓶頸破解,深化典型案例剖析與經驗提煉推廣,以高水平技術推廣賦能產業提質增效,為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支撐。
|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蘇ICP備05002806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