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期間,澄江街道緊緊圍繞政府法治建設中心大局、圍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按照“八五”普法規劃和要求,積極推進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營造澄江街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八五”普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筑牢思想根基,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
街道始終將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普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貫穿普法全過程。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堅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街道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機關干部、村社區“兩委”成員學習重點內容,每年組織專題學習4次,累計覆蓋黨員干部300余人次。二是拓展宣傳廣度。 依托街道、社區宣傳欄、電子屏、微信公眾號等陣地,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專欄”,深入社區、企業、學校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基層宣講活動50余場,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精準普法內容,服務大局保障民生
普法工作緊密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街道發展重點任務及群眾急難愁盼,精準確定普法內容。
一是突出憲法核心地位。持續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組織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3次,組織憲法公園主題游園活動10次,舉辦12.4憲法知識競賽、講座60余場,發放憲法宣傳折頁1000份,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
二是深化民法典普及。將民法典作為“八五”普法的重中之重。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月活動,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民法典宣傳活動,舉辦專題法治講座150場、現場咨詢600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
三是服務高質量發展。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結合“法治體檢”行動,組織送法進企業活動60次,重點宣傳公司法、勞動法、知識產權保護、安全生產等法律法規,服務企業100余家。
聚焦關鍵群體,提升全民法治素養
著力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是抓牢“關鍵少數”。嚴格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組織街道干部、村社區兩委成員在線學法考試,參考率和合格率均達100%。街道常年聘請要塞法律服務所擔任街道法律顧問,推動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
二是守護“未來希望”。 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開展“開學法治第一課”、模擬法庭等活動15場次,重點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覆蓋學生800余人次。落實法治副校長制度,為轄區學校配齊法治副校長。
三是培育“法治中堅”。分層分類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針對婦女、老年人、殘疾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教育活動,不斷增強他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繁榮法治文化,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大力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和產品供給,使法治精神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陣地建設提質增效。精心打造“天鶴法治文化長廊”“鳳凰城法治小區”,融入法治格言、案例漫畫、互動設施等元素,成為居民休閑學法的好去處,街道現有法治文化陣地7處,年均接待居民超5000人次。升級37個社區法治宣傳欄,內容每月定期更新。法治文藝活動有聲有色。聯合社區文藝團隊,創作法治文藝節目10余個,形式包括小品、情景劇、快板等,在重大節日、法治宣傳節點演出8場,深受群眾喜愛。征集法治書畫、攝影作品50余幅進行展覽。
深化普法依法治理融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堅持普法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實踐。 深入實施“法律明白人”工程。街道累計培養“法律明白人”502名,他們活躍在社區一線,年均參與法治宣傳800余次、協助化解矛盾糾紛1200余件,成為基層普法和依法治理的骨干力量;探索打造“銀齡普法講師團”。搭建由退休資深法律專家構成的講師團,定期開展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培訓。融入公共法律服務。發揮“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機制作用,依托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社區法律服務室,為居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指引服務,針對咨詢熱點問題開展普法講座,年均150場以上。
|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蘇ICP備05002806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