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面向“十五五”,江陰高新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始終錨定“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型國際化園區”目標,以學促干、凝心聚力,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為全市發展大局多挑擔子、多作貢獻。
走進綺山湖科創谷一期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設備交替作業、運轉有序,施工人員鉚足干勁、搶抓工期,項目建設“進度條”持續刷新。“目前,空天產業智造中心主體結構已經全面封頂,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及二次結構施工,預計明年下半年交付使用。”高新區綺山湖科創谷管理局建設管理科科長朱嘯建告訴記者,其余地塊也正加緊推進地上主體工程施工,預計今年年底27萬平方米科創載體主體結構將全面封頂。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配套設施——地下環路與綜合管廊主體結構也已全面完工。全長約2.99公里的地下環路,設有18處地庫出入口,與周邊地塊地下車庫無縫銜接,“建成后將與地面道路形成立體交通網絡,車輛從江陰高鐵站門口的大橋路經科創大道后,可直接到地下環路,前往綺山湖科創谷每個地塊的地下車庫。”
綺山湖科創谷是江陰構建“一灣一谷一區一港”科創T臺的“關鍵一子”。今年以來,高新區把綺山湖科創谷作為頭號工程,全力以赴搶抓建設進度,蹄疾步穩推進產業布局,著力推動綺山湖科創谷快出形象、快出成效。當前,“雙招雙引”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空天產業智造中心面向衛星火箭及關鍵部組件、低空飛行器兩大領域,重點引進飛船衛星及終端設備、低空飛行器制造及管控系統等項目,目前已簽約魔方衛星、星測未來、京濟通信等一批優質空天產業項目。人工智能產業方面,重點聚焦具身機器人和垂直領域大模型兩大核心技術賽道,布局智能駕艙、AR/VR終端、AI醫療、智能傳感器等多個細分領域,打造高新區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基地。
項目招引只爭朝夕,科創載體加速賦能。“十四五”以來,高新區作為全市創新發展的主陣地,始終堅持產業與科創“雙輪驅動”,相繼出臺“科技創新30條”“蟠龍英才計劃4.0”“產業強區20條”“生命健康產業20條”等系列支持政策,全力引育企業、拓展賽道、搶占先機,逐步形成以特鋼新材料為特色,集成電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與新能源為支撐,空天產業和人工智能為戰略的“1+3+1”現代產業集群,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機構、載體平臺15個,近三年新投用科創載體面積超100萬平方米,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76.6%。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發布的國家高新區年度綜合評價排名結果中,江陰高新區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43位。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吹響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號角。我們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會精神,扎實推動‘十四五’收好官,科學謀劃‘十五五’開好局,一步一個腳印,把全會部署轉化為高新區的發展成效。”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顧文瑜表示,高新區將在產業強區上勇擔使命,圍繞四中全會“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要求,按照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持續深化“產業集群+特色園區”發展路徑,不斷鞏固特鋼新材料行業龍頭地位,加快微電子、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延鏈補鏈步伐,大力發展空天技術和人工智能兩大未來產業,加快探索數據、算力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持續提升產業生態競爭實力,全力當好全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在科產融合上勇站排頭,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緊抓綺山湖科創谷頭號工程,大力實施“雙高協同”試點,持續壯大行業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隊伍,大力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全力攻克一批行業技術瓶頸、培育一批標志性創新產品,切實以創新賦能園區新質轉型,早日沖進全國高新區前四十強。在共同富裕上勇創示范,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城市更新升級,統籌推進醫療、教育、養老、托育等民生領域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全齡友好型園區,集中攻堅解決一批民生“難點”“堵點”問題,堅決兜牢安全發展底線紅線,努力讓更多發展成果惠及園區百姓。